东方网记者项颖知报道:作为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,上海今年来以民心工程和实事项目为抓手,聚焦养老服务“一张表”、医养融合“一张床”、暖心暖胃“一餐饭”、适老服务“一间房”、专业护理“一支队伍”着力,不断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。8月16日,在市政府新闻办组织的政府开放月“每月一访”活动中,记者来到了普陀和静安的社区和街头,近距离感受适老化公共设施和服务。
位于光复西路白玉绿地内的白玉路绿地公厕毗邻苏州河,周边有多个居住区以及华政校区,附近苏河步道游览健身的市民较多,日常人流量大。去年这里作为普陀区样板公厕完成了适老化适幼化改造,成为区内首座实行24小时开放和厕纸进厕位的环卫公厕。
记者看到,无障碍通道、扶手等适老适幼设施一应俱全。地面采用了防滑水磨石地砖,安装了老人、孕妇、残障人士需要的安全防护装置,为特殊人群提供有尊严的自主如厕环境。这里也配备了独立的儿童马桶、儿童洗手池,照顾到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,为市民打造在家如厕一般的体验。
这座公厕还搭载了智慧平台,75岁的市民夏阿姨对这块智慧显示屏印象深刻。“这里随时显示公厕里蹲位状态、室内温度等,还能实时监测厕间臭味浓度,确保内部空气清新,体验很好、让人很安心。”
市容绿化局介绍,上海“完成1200座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”实事项目正有序推进,总体进展良好。截至7月底,全市16个区累计完成733座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。
共和新路闻喜路东侧公交站位于轨道交通1号线彭浦新村地铁站1号和2号出入口之间,在此停靠的公交线路多达11条,早晚高峰人流量很大。此前,由于候车亭位置不便,乘客乘车时需穿越非机动车停靠区,存在安全隐患。为解决这些问题,市交通委会同区交通主管部门,通过调整公交专用车道外侧辅道宽度,将候车岛从1米拓宽至1.5米,并对非机动车道进行沥青彩铺,设置警示柱,提升了乘客上下车的安全性。
站台适老化与无障碍设施进行了同步升级改造,增设了人行道与岛式站台的衔接坡道,候车岛上的盲道也被纳入无障碍系统实现无缝衔接,大大提升了无障碍需求人士的出行体验。
公交站改造前、后
公交无障碍设施方便坐轮椅的老人上下车
交通委介绍,经调查类似情况的公交站台还有不少。市交管部门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《公交站台适老化指导意见》,并将该项目列入今年民生实事,年内计划全年完成100个公交站台适老化改造。截至目前,申城已完成44个站台的适老化改造,另有28个站点正在实施中。此外,本市公交还将推出95路、49路等60条“敬老爱老”线路(目前已完成40条),为老年人提供有温度的乘坐体验。
位于三源路的普陀区第一老年福利院由普通照护、认知症照护两个专区组成。院内设有医疗机构,与普陀中心医院开通了互联网医院,让老人足不出院就能享受线上问诊、咨询、复诊、配药服务。
在院内的社区长者食堂,记者看到,便民服务区专为有吞咽困难的长者提供免费食物剪碎或粉碎、加热等服务。老人和家属可以通过智慧养老助餐管理平台可以轻松完成套餐购买。
除长者食堂外,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还整合了日托、等各类资源,实现“机构、社区、居家”三养融合,定期组织开展各类手工、唱歌、观影、手指操等兴趣小组活动,不定期开展大型文艺汇演、敬老爱老志愿活动、游园会等大型社交互动,实现以养老院服务为核心,辐射周边社区一公里,为居民提供便利的“十五分钟养老生活圈”。
普陀区介绍,将继续坚持从老年人需求出发,把群众的“心上事”作为政府的“上心事”,用心用情用力办好“惠老助老”的好事实事,让老人安心养老、幸福享老。
声明:免责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